信托机构应积极配合AMC进行不良资产处置

2022-03-06 00:00

 

2022年3月4日,全国两会正式开幕,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不良资产头条发现,信托行业的金融风险备受关注。

地产行业雷声不断,与此密切相关的信托机构纷纷踩雷,风险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建议,国家应该重视对于信托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尽快帮助相关机构走出困境。

监管部门需要鼓励信托机构配合资产管理公司,积极进行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且需要监管、财政联动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适度放宽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约束,通过信托擅长的非标准化业务结构设计和非标业务的管理能力,将不良资产盘活。

穆迪估计,2022年前9个月将有人民币2520亿元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信托资产到期。

由于银保监会对通道类信托产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提前赎回量也可能会激增。此外,投资者对当前房地产业的信用危机存在避险情绪,可能会影响信托公司发行新信托计划来取代到期计划的能力,并可能会导致资金缺口过大,无法由行业自身的流动性资源和自有资金填补。

房地产市场的当前困境对信托公司构成了信用风险,原因是这种情况可能会推高信托资产的逾期率,从而削弱其信托计划的基础资产质量和流动性。据报道,2021年前11个月房地产信托占违约信托计划的比例达到60%左右,总额达到人民币700亿元左右,导致投资者面临兑付延迟和损失金额不确定的问题。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0.44万亿元,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0.94%,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峰值26.25万亿元下降22.11%。

对此,金李认为,虽然信托资产结构不断优化,业务结构转型初见成效,但信托业务创新亟需找到新出路。在资管新规大背景下,监管持续对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金融通道类信托、融资类信托、事务类信托规模骤降。信托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房地产受到限制、政府平台融资受限,加之金融机构整体去杠杆的要求,信托业优化资产结构,加强主动管理能力,业务结构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

鉴于此,金李建议:

一是继续把握信托业去通道的整体要求,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对于信托行业资金投入国家支持的行业方向,如养老地产、双碳、新基建及高端制造业等行业给予政策支持,在保证底层合规、全封闭运作、资金仅用于底层项目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是在存量业务压缩的过程中分轻重缓急,逐步回归信托本源。管理、优化委托人资产,并帮助信托资金流向实体、助力慈善信托和家族信托的发展,对于投向满足国家大方向要求,且流向实体,监管合规的项目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对于部分存量项目的延期要求可以一事一议,避免过快收缩带来新的风险。

三是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完善服务类信托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切实有效地对委托人资产进行优化与管理,充分发挥资产隔离功能。同时,打通与资本市场的链接通道,信托公司加强自身的投研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将资金配置到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