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中)

2022-12-25 16:23

图片来源:微摄

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中国经济金融将如何发展?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大国金融论坛就当前专家观点进行了梳理,对2023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做出了分析、预测与展望。
 

中央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 韩文秀
从一个完整过程看,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将产生类似“J曲线效应”,即短期会对经济运行造成扰动,但对全年而言则是重大利好,预计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财政部副部长 许宏才
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入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运作资本金范围,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三是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投入等等。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刘国强
2023年的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既包括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合理弹性,不大起大落;结构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法目前已进入人大立法程序,明年有望出台。这将明显提高金融重大风险防控能力,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发挥重要作用。”刘国强称,金融稳定法目前已进入人大立法程序,明年有望出台。这将明显提高重大风险防控能力,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发挥重要作用。房地产就是支柱产业,支柱不能大幅度摆动,非保持总体稳定不可。前期的宏观调控已经克服了大涨的风险,现在大跌已成为主要矛盾,急需止跌。“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离,要以惠民生为落脚点,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宁吉喆
2020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但明显低于疫情前2013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必须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更好地恢复发展,有针对性地增加居民各类收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支出已占45%左右。明年从需求侧看,要大力培育发展养老、育幼、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教育、体育、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隆国强
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也着墨颇多。要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主动对标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样才能把我国所固有的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发展前景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吸引更多更高质量的外资来我国投资兴业。具体而言,隆国强认为,一是要改善外商投资的制度环节。按照外商投资法和负面清单、鼓励清单等要求,清理相关政策文件和法规。二是要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商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投诉机制,更加及时地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依法依规着力解决企业关心的问题。三是要加强外资企业金融服务,为外资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创造条件。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四清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工商银行始终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认识风险、治理风险,持续推进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和现代银行相匹配的现代化风险管理体系,以“国之大者”的责任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坚持未雨绸缪、见微知著、亡羊补牢、举一反三,不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切实发挥国有大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2023年工商银行在保持稳健经营势头,不断夯实风险抵御能力,切实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大局方面就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统筹管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坚持多措并举,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三是厚积资本实力,筑牢稳健持续发展根基。2023年工商银行将继续发挥普惠金融的优势,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更大力量,具体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推进“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满足人民高品质需求;二是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精准滴灌市场主体;三是助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 王朝弟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金融工作至关重要。一是要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支持经济持续恢复;二是要扛起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使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是要切实履行金融安全责任,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四是要强化金融改革开放的担当,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扎实推进重点地区、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切实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金融安全网和风险处置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 祝宝良
鼓励民营经济,平台经济、民营房地产企业能不能一视同仁,真正鼓励他们发展,外商投资企业能不能开始到中国来投资,真正打消他们的疑虑,“做到这一点,民营经济预期就可以改善了。”一旦市场预期有所改善,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率、作用就可能加强,投资乘数、货币政策效应就可能提高,政策才能真正加力提效、精准有力。祝宝良还称,明年应该把稳定房地产的需求和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要鼓励支持房地产的贷款,不应该排除通过降息,特别是降按揭贷款利率等一些配合的办法,稳定房地产的投资跟销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 魏建国
明年中国经济将杀出重围,快速发展,GDP增速将达到8%。有三条理由支撑上述判断:第一,中国3年来抗击疫情的优势和潜力将在明年集中释放出来,其势锐不可当。第二,明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实施的第一年,中国式现代化将迈出坚定的步伐,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促使中国营商环境取得新的飞跃,一个更加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将在明年初见成效。


来源:中国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