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下)

2022-12-25 16:34


图片来源:微摄

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中国经济金融将如何发展?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大国金融论坛就当前专家观点进行了梳理,对2023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做出了分析、预测与展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姚洋
明年中国经济至少能够达到6%的增速,但需要注意经济可能会“稍微过热”。姚洋表示,“如果明年政策全面放开,我认为,明年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必对此过分调控。”姚洋表示,明年经济可能会“稍微过热”,但只要做到稳中求进,就有希望把今年失去的两个百分点再追回来。他认为,明年经济增速达到8%也不会很离谱,“如果我们放开了让经济发展,6%的增速至少是有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张军
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和容忍通胀。张军认为,过去十年,我国在经济政策总体上保持着限制和约束的态度,尤其在供给侧方面,对产能一直进行调控改革。 “中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产能过剩的状态,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和容忍通胀,我不认为经济增速高了一两个百分点就会对通胀造成很大压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黄益平
2023年是后疫情时期经济的第一年,从宏观角度来说,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优化对经济活动是一个极大的正面因素,明年经济肯定会往上走,“至于是第一季度还是第二季度回归常态,还要看未来几个月疫情进展的情况。”同时,黄益平指出,微观层面上,还是会比较困难,原因在于经过三年疫情,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银行,资产负债表都比较紧张。黄益平指出,明年我国仍将面临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转变增长模式的双重压力,因此,他建议,可以将政策抓手放到稳投资的增长,让投资流向新增长动能方向。也即将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调结构结合起来。具体来看,第一是改造传统制造业,投资支持高端制造业、新制造产业的形成;第二是继续集中补短板,包括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所需的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第三是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包括有助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持等。此外,黄益平认为,财政政策可以引导市场和企业在稳投资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明年货币政策空间会进一步加大,除了增加流动性,还可以考虑利率政策。“如果这样的措施落实下去,其实可以鼓励企业,鼓励市场在支持投资活动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
按照相关测算,乐观预计增速可以达到6%左右的水平。另一种就是相对不利的情形,经济增速能够达到4.8%左右已经不错。不过,对于明年经济增速有一个很重要的共识,就是“前低中高后稳”的复苏态势问题不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他建议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目标设定在5%~6%的区间内。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 纪敏亦
中国经济有望重回潜在增长水平。在他看来,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恢复的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态势的转变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起效,有利条件正不断增多。“前期以及明年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纪敏认为,外部环境也存在有利的一面。我国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留了必要的政策空间。随着中美经济周期反转变化,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空间将进一步增大,有利于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纪敏预计,货币流通速度有望逐步上升,同样的货币增速有望支撑更高的经济增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传导效应由此增强,宏观杠杆率也会随经济增速回升稳中有降,全社会资产负债状况有望好转。
 

亚洲金控董事长、大国金融论坛执行主席 何世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IMF同时指出:预计2023年约占全球产出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家经济会出现收缩,而近期经济数据也显示这一可能性正在上升之中。
202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情况相对较好,增速可能与上年的3.7%大体持平。受货币政策和数据基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023年全球通胀应该基本处于见顶后的稳定回落态势,对经济和市场的困扰程度也会有所下降。2023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望围绕“稳增长促回升、防风险保安全”的总体要求,继续保持稳健偏宽松状态。
中国经济在2023年表现将更强劲。尽管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仍不明朗,美国和主要欧洲国家经济有衰退迹象,但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达到5%。随着国家决定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实施,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会加快恢复,这将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促进经济循环起来、运转起来,加快向潜在增长速度靠拢。2023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能源、高科技、实体经济、新型乡村建设、医疗保障、电商、康养等产业将会快速发展。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 伍超明
预计2023年宏观政策力度有望加大,由财政政策担当主纲,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两者相互配合、互为支撑。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有望提升,地方专项债额度总体稳定。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大力度,财政贴息规模大概率加大,对基建和技改投资保持高增长形成支撑。同时,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进一步扩容,重点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
2023年经济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比方说疫情的持续冲击,有可能会对我国的潜在产出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外,全球主要央行以美联储为首明年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特别是今年年底,日本央行出人意料的扩大了收益率曲线的调整空间,预示着有可能明年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会进行调整。这对中国经济将会带来直接和间接影响。发达经济体货币集体转向对中国的影响,将会从今年的金融冲击为主,演变为金融+实体经济的双重冲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展望报告。根据报告,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增长疲软和持续通胀时期,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2023年放缓至2.2%。就中国而言,基于适时的降息降准货币政策、财税支持政策以及刺激消费措施等,OECD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速将上升至4.6%,略高于2022年的3.3%。从目前的数据看,2023年我国经济形势会逐渐转好,但外围环境的影响仍不可忽视,特别是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韧性,此时,我们需要出台更多的稳定消费和投资的政策措施,以有效对冲国际环境的不利影响。2023年,中国应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泽平宏观创始人 任泽平
202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三一”:三大挑战,三大机会,一揽子复苏计划。
三大挑战是:一是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外需大幅收缩,2023年出口可能负增长;二是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将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继续不利;三是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软着陆还是硬着陆迎来关键时刻。
三大机会是:一是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美元周期强弩之末,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有望缓解;二是新能源产业继续爆发式增长,中国有望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革命;三是如果能够科学抗疫、实现房地产软着陆、平台经济完成整改再出发、启动新基建为主的经济刺激计划、重启经济,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步入复苏轨道,重新引领全球。
任泽平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推出一揽子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既短期稳增长,又体现新发展理念,政策工具箱主要是:继续降息降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用好专项债,加强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大力推动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投资计划,比如,全国布局东数西算大数据中心工程,继续大力支持新能源和特高压,等等。因城施策调整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软着陆。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进入常态化监管,发挥平台经济在拉动就业和创新中的作用。加大对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减税力度,大力支持大国重器的科研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和技术研发。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提振消费者信心。在都市圈城市群加大轨道交通建设,打造一小时都市圈。刺激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园区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建设,牢牢掌握发展自主权。
中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产业链,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勤劳智慧的广大人民群众,有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有富有韧性的经济体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如果一揽子经济复苏计划实施有力,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向复苏,各界将不断增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来源:中国金融网